2019年六给彩开奖结果2019年六给彩开奖结果

2019年六给彩开奖结果 > 植物花卉 >

7天2514万人次!在上海一种新的“仪式感”悄然走红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4-03-16

  10月5日下午,几名游客从上海博物馆步出,在人民广场上与这幢“天圆地方”式的建筑合影留念。来自江苏盐城的游客陈梁说,“这些年在上海看了不少好展览,上博人民广场馆舍闭馆前一定得再来一次,也期待它的全新亮相。”

  在许多市民和游客心中,都市魅力和人文情怀是上海吸引人之处,高频次举办的高品质展览是构成这种吸引力的重要一环。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9月29日至10月5日,全市美术馆日均开放67家场馆,共举办展览910项、公教活动237项,接待观众25.14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65.5%。

  看外滩最好的视角在哪里?多次来上海旅游的山东青岛游客吕玉这一次没有直奔外滩,而是去了江对岸的浦东美术馆。夜幕低垂,外滩百年建筑灯光次第亮起,吕玉和许多观众一起,在浦东美术馆露台上将外滩风光尽收眼底。“来之前我在社交媒体上查过,不少人都提到这里是看浦江两岸的‘宝藏机位’。”在她的相机里,除了外滩全景和亮灯瞬间,还有超近距离拍摄的东方明珠、被大窗户“框”起来的陆家嘴风光。

  如果说浦东美术馆成为“打卡点”是意料之中,正在这里举办的几场展览则成了吕玉和一些观众的意外惊喜。“我是冲打卡拍照来的,没想到几场展览品质这么高!”上海的摄影爱好者刘先生冲着社交媒体上的“外滩晚霞”而来,却被正在举办的《曾梵志:过往与此刻》《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两场画展吸引。加上刘先生此前已经专程看过的《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摄影展,“从古典绘画到当代艺术,从画布到摄影,一个场馆几场展览太精彩了,我差点误了拍摄时间。”

  从四川省西昌市来上海旅游的吴女士一家则是被矗立在南京西路上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筑外观所吸引,“看到外面写着是博物馆,我就问工作人员能不能参观,没想到成了这次旅途的意外之喜!”步入东楼大厅,来自昔日汇丰银行的一对铜狮子栩栩如生,旁边的百子大礼轿雕刻繁复精美,“上海这座城市就是东西方碰撞融合中发展的。”吴女士一家花了近两小时参观了楼上的展陈,“对上海有了更立体的概念。”让她尤为难忘的还是博物馆这座建筑:石质阶梯、雕刻简约的廊柱、西楼红砖墙外青灰色窗户……“历史建筑本身就是上海历史的一部分。”

  10月4日,从香港旅游返沪的市民林琪和朋友约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参观“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展。“对设计感兴趣的观众不能错过与建筑师柯布西耶有关的展览,更何况这次就在家门口。”由昔日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成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95后”林琪的儿时记忆关联,“这里让我回忆起过去的老厂房和世博会的场景。”如今这里不仅有当代设计与艺术的各类展览,还能在开阔的空间透过巨大的窗户眺望江对岸青葱绿树,以及昔日船厂保留的巨型塔吊,门前则是年轻人citywalk或cityride的绝佳路线。

  “上海这些博物馆、美术馆,本身就是城市景观。”刘先生时常端着相机在全国各地旅游拍摄,在他看来,上海的自然景观“没有优势”,“但是能把城市建筑和城市历史相结合形景观,又能用高品质的展览赋予这些景观以内容优势,这是上海的吸引力。”

  “一座博物馆,往往也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博物馆既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窗口,其本身就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而博物馆的场馆规模、藏品数量、展览数量以及服务能力,代表着当下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博物馆是城市建设中看得见、摸得着,有信誉度和知名度的硬资源。”

  在上海博物馆,除了看展览,陈梁还拍了好几张目前已经暂时关闭的展厅大门。“想记录下这个时段。”过去十余年,陈梁常常为上博举办的特展赶来上海,“10月9日之后上博人民广场馆舍要暂时关闭,我的感觉像一个老朋友暂时离开,这一次特意赶来,就是希望纪念一下。”

  和陈梁有相似想法的参观者不少。长假期间提前数日,上博的参观预约就已全部满额。一些没有预约成功的市民和游客也特意赶来,在门口拍照留念。市民邱女士10月8日要出差,于是假期来上博门口留影,“参观博物馆已经是我们的生活日常,这次来打卡,就是给自己小小的仪式感。”

  这样的“仪式感”,对一些游客来说是惊喜。带着母亲、从江西南昌来上海旅游的胡先生原本只把中华艺术宫当作景点一游,“走在巨大红色屋顶下台阶的感觉真棒。”令他没想到的是,正在举办的“美术作品中的上海”“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就像给我这次上海旅程来了个总结”。在一幅大型油画前,一群年轻人正在讨论问题,从落地窗外的江景到隐现一角的东方明珠,胡先生想起前天参观过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随后查看了作品名称《支部建在楼上——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党建工作纪实》,证明他没有看错。在画家丁小方的《都市风景线》前,他又和母亲一起辨认画中那些这个长假里他们走过的地方。从事技术工作的胡先生坦言自己过去不爱看展览,“但能在展览中发现自己经过的地方,感觉很不错。”

  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开始主动在欣赏展览时为自己营造仪式感。在上海历史博物馆正在举办的“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展”上,不时有盛装前来的观众别着和展览主题呼应的胸针。位于人民公园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正在展出施华洛世奇“幻影奇境”2023全球首展,学习服装设计的市民吴瑛身着一条丝绒裙装而来,她指着裙摆的花卉图案说,“就是用仿水晶绣上去的。”

  步入上海当代艺术馆,吴瑛随环形坡道缓缓而上。坡道被不同颜色环绕包裹,辅以镜面反射,仿佛步入水晶的内部。墙壁上,手稿、历史照片和实物展品被逐渐呈现。

  吴瑛原以为如此精心设计的装置,一定会有许多人在此长时间打卡拍摄,没想到只等了几分钟,她就拍到坡道转角处的空镜。二楼展厅则被分成四个板块,尽管参观者众多,分布却很均匀,身边的工作人员会为观众讲解展品信息,“展品的品牌信息和时代背景,工作人员都能对答如流,我们甚至还讨论了水晶是绣上去还是烫上去的问题。”

  这场展览云集全球知名时装品牌60余套服装,从已故的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到刚刚被巴黎高定协会认证的香港设计师云惟俊,从百年前的高级定制服装到此前大都会博物馆晚宴上一鸣惊人的搞怪“吊灯装”,吸引了全国许多观众。

  “上海是一个前卫和多元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的展览我们屡见不鲜。加上中国是全球的奢侈品市场的重要消费都市,故此抢攻上海、辐射内陆城市是品牌的战略必修课。”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介绍,此次展览档期覆盖中秋国庆长假,展览的安保比平常展览进一步加强,长假期间黄浦的警力部署也非常到位。馆方还将每天参观时间划分为多个时段,观众购票时要提前选择时间。展馆工作人员通过前端控制,“同一时间只有100人在展馆内”,从而保障观展体验。

  为呵护观众的仪式感,越来越多博物馆、美术馆不仅仅止步于“展陈”。9月3日至10月2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围绕展览开展了“铭心”主题市集、复古骑行、艺术沙龙等多种衍生活动。

  不过,也有市民和游客表示,希望博物馆、美术馆在营造氛围感、仪式感之时,在服务上更贴近观众。有游客表示,在参观一家大型美术馆时,因参观动线设计为“先上后下”,导致错过了位于大门地下一层的展览;也有游客在参观一场热门展览时,发现大量介绍文字都在展品下部,“蹲下来还得再弯腰才看得见”。还有市民发现,一些展柜设计初衷是让观众从上往下观看,却在展柜外侧设计大量立体装置导致无法靠近,“希望上海既有高品质展览,也有高品质体验。精益求精永无止境。”